|
用户运营策略分析用户运营是指用户利用贡献、积极、忠诚,通过经营手段,通常在用户类或综合类产品中体现出来。 当前,用户运行可分为两种模式,一种是以核心用户为中心,另一种是全量用户策略运营。 下文详细说明如下。 一、特点: 1.集中运作: 在一个家族中,有几十到几百个。 性格特点明显,对每一个用户都有把握。 明确用户认知,建立品牌用户组织。 明确界定权利。 以行为和感性的方式工作。 2.政策运作: 在一千人的规模上,已达百万。 群体明显,这两个群体的特点一致。 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制定经营方法。 用户并无明显官方感觉。 二、关系: 集约化经营是任何一种产品都需要的,针对海量用户的策略操作,策略操作是集中化运作的很好补充。 三、好处: 1.集中工作。 优势:用户控制力强,触达用户稳定性好,易收集用户需求,用户忠诚度高。 不足之处:可影响用户的数量少,对用户的质量要求较高,可能影响产品。 2.战略运作。 优势:可影响的用户数较多,相对较少的运营方式,运行成本低。 不足:评价效果困难,大数据容易混杂在大数据中,对用户特性的分析要求高,对差异性操作要求高。 四、方法。 1.集中运作: 成立。根据产品定位,确定该群体的特征、需求及满足方式,首先建立一个包含名称、图片、展示入口等内容的用户组织,并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运作机制,如加入条件、履行义务、特惠收益。所以,组织是一种模式。 简介。知道用户主动、偏爱什么,然后决定如何招募用户。比如,通过人工验证后1v1的引进,网上活动的公众招募,种子用户的推荐,站外组织的合作等等,都可以引进这一群体。 管理。将招募的用户加入到交流群中,描述用户组织的状况,然后回答问题。进行一对一交流,了解情况,进行面谈。符合条件的进入试用期,明确告知试用期和时间节点,可以通过试用正式加入用户组织。 参加正式会员后,加入正式用户的QQ群/微信群。这个用户群是各用户机构之间的重要交流平台,只有正式成员和正式成员才能参加,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形式。举例来说,找一些积极主动、热心的用户帮助官方管理,1人负责系统回答问题、核实信息、修改群牌,1-2人负责活跃气氛和策划活动,另外考虑到他们需要时间互补,有换班的空间,所以一般在3-5人之间。 管理人员不仅是团队,重要的是监控数据。用户在所要求的一个组织循环中,是否达到了贡献量、活动要求、有没有作弊破坏广告行为。对此,要及时进行警告、封堵、清理等。 行动。用户积极度主要依赖于组织系统,短期在线活动为辅助手段。一般用户组织要求每月获得多少分或者贡献多少内容,这样就可以继续在公司里生活并享受特权。但一个月的循环太长了,会碰到用户最后一周开始冲刺的时候,所以在这个周期里官方要辅以线上活动来拉动,每周一到两周的活动,保证用户的活跃频率。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,毕竟一个月没吃过一次,对用户来说很无聊。 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,对于此用户还有很多。比如说,突出人物或者内容,会增加用户的荣誉感,带来的互动或起粉,也是用户激励的最重要因素,虽然这一点一直被忽略。另外,情感运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特别对于集中运营的用户,能与官方直接交流甚至成为朋友,都是一种激励他们继续前进的特权。 回收。实际上,失去的用户很难追回,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。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延长使用者的寿命,真的玩完游戏也没用。 2.政策运作: 数据分析是按单位时间(如近7天30天),依据用户数、活动分布、消费行为分布,找出其变化规律。比如,活动周期,贡献频率和数量,群体现象,等等。说的太细了,每一种产品都是不同的,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。 用户级别。基于上述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,并结合业务对用户需求的深刻了解,对用户进行了分层。 比如,对于写影评的人来说,第一层(底层)是当一种娱乐,随便看一眼没追求的那一群人,他们也可以写短评,表达一种感情抒发以求共鸣的需要;第二层是影迷,电影对他们不是消遣的工具,而是爱好,他们是有追求、有自己喜爱的题材导演;第三层是文学+电影爱好者,他们不是消遣的工具,他们对电影的追求和题材都是导演;第三层是文学+电影。 总之,经过长期的分析和研究,我将影评用户分成了这几个层次,从数据上也能看出大致的轮廓,只不过可能是数据不同,上面几个级别的人以不一样的方式进行排序。总之,你要确定你的用户被分成了不同的类别,而且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。 目标明确的措施各层次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不同,所以针对性的操作措施也不同。 对于上述例子,对于那些用电影来进行娱乐的最低级别用户,也是用户最多的一层,注意转化率,包括到站率、广告文案、到达率等环节要逐一升级;针对电影爱好者,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或任务,如刷各种电影top、每周看电影打卡、讨论高逼格电影、在线观看电影、在线观看电影等,为观众提供更多娱乐选择,如:刷各种电影top、每周看电影打卡、讨论高逼格电影、在线观看电影等。 看效果。每个目标指标的结果都是一个特定的数据,这一点在先前已明确。学员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评价标准实施之前这个阶段,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其实措施效果如何才是最重要的,并且要花时间进行分析,找出原因,然后给出解决办法。操作很多时候是试错的过程,能够验证哪些东西,很重要,再调整优化,这样每一次做的事都有真正的意义。 大多数用户运营都以集中运营为主,很少用到战略运营,也不提。还有一些人使用过,只是不太系统。比如团购和O2O这类产品当然会用,毕竟要贴钱发券,给不同频率的人发券当然也不一样。只是现在团购还是更关心新客群,即用多少钱来拉新,新客源成本是多少,本文提到的策略操作其实就是一个老客群,怎样让已有用户运行,发挥最大的作用。 |